您的位置: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> 文化金融 > 焦点关注 > 正文

业内呼吁:互联网金融,要监管不要打压

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资讯 时间:2014-03-24 11:30来源:新华日报   编辑:wenchanwang

  昨日,在南京秦淮区举办的“2014互联网金融南京峰会”呼吁,为防范风险,对互联网金融适时“点刹”和规范是必需的,但从长期战略来看,还是要鼓励发展,因为无论是建立普惠金融,还是推动金融改革、结构调整,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都是“历史性机遇”。

  互联网金融:

  中国追赶世界的捷径

  “互联网金融”在中国风生水起,可在金融业发达的美国,居然“鲜有耳闻”。德意志银行副总裁、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华尔街分会秘书长蔡凯龙讲了个故事,“我在华尔街随机调查了10个人:‘你听说过互联网金融吗?’9个人都摇头不知,只有一个华人游客说,‘哦,我有余额宝!’” 为什么会这样?美国金融业自上而下,从理财、投资到支付,已经互联网化了,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,所以从未听说过通过网络向金融业发起冲击的“中国式互联网金融”。

  “所以,互联网金融以技术冲击体制束缚,打破银行业垄断,是中国金融业的创举,也是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。”蔡凯龙认为,传统金融从产品、形态到渠道,中国比美国差了二三十年,而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,则是中国距离世界最近的一次——“未来10年,我们完全可以走完美国30年来走过的路!”

  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也认为,打压互联网金融,就丧失了中国金融业接轨世界的机会。如今,在国内银行存贷通吃的双边垄断中,互联网金融还只是“动了存款的奶酪”,而未来通过大数据,可以代替银行实行资产管理功能。“所以互联网金融不仅让人人参与金融、受惠于金融,还必将推动银行业的深层变革。”

  中国式金融:

  不是虚拟过度,而是虚拟不足

  专家们表示,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改革,双方融合发展,对经济结构调整将产生深刻影响。

  “传统银行青睐大企业、政府平台,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。”东方卫视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介绍,银行业务中,20%的大客户提供了80%的利润,所以安于现状;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,其天生的草根性、渗透性,可以服务80%的中小企业,从而激发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。

  刘志彪则认为,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,还将打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失衡。由于银行一家独大,融资成本居高不下,推动要素成本上升,所以大量社会资金涌入了房地产,造成房价虚高。所以,中国金融不是虚拟过度,而是虚拟不足,通过互联网金融,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,发展实体经济,给房市灭虚火。

  但扶持互联网金融,并不是要放松监管。南大商学院副院长裴平介绍,互联网的风险,正是来自于它的普惠性。“目前已经出现了非法集资的苗头,另外网民的征信体系也要建起来。”省金融办副主任聂振平认为,要防范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,不但要监管经营业务,线上交易和线下调查结合起来,金融机构也要监管。

  银行的危机:

  不革自己的命,人家革你的命

  互联网金融让银行业普遍有了危机感。“不革自己的命,人家就来革你的命;不挖自己墙角,人家就来挖你墙角!”省工行信贷部副总王中介绍,工行全系统推出了“薪进宝”,虽然发展下去会损害自身的存款利差,但如果不做,存款就给人家吸走了。

  “应对互联网金融,银行业的方向是金融互联网化”。省国开行开鑫贷总经理王健介绍,他们的小贷业务一方面通过网银进行P2P(多对多)的支付结算,一方面通过线上监控和线上调查结合起来,2013年6月开办以来累计成交30亿元,年化贷款利率14.38%,低于市场上小贷利率,融资成本“1+1<2”。

  “就像网络改变了音乐和阅读一样,也许10年之后,互联网就是金融,金融就是互联网。”南京市金融办张贤认为,传统金融业不改革,只会是死路一条。

 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评价说,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,就像历史上乡镇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关系一样,国有企业在乡镇企业的冲击、包围下,只有调整、改制才有出路。“互联网金融可能隐含很多风险,但不能因噎废食,而要在发展中暴露问题,在整改中继续发展,最终迎来金融业的革命性变化”。

  • 分享到: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新闻搜索
    网 站 栏 目:
    发 布 时 间:
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
 
网站首页 | 资讯中心 | 关于我们 | 本站动态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建设 | 友情链接 | 欢迎投稿
网络营销 | 人才招聘 | 刊物订购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方式 | 客户留言 | 帮助中心
本站实名: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 运营商:深圳长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粤ICP备12076823号  版权所有©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
邮箱:ci_360@163.com 全国服务热线:400-686-3360 
客服QQ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