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 > 红木家具 > 学术理论 > 正文

鉴定的困惑(2)

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资讯 时间:2012-10-19 15:15来源:未知   编辑:wenchanwang

古家具鉴定中布满玄机
古家具鉴定中布满玄机
相反,残废的古寺庙经后世翻新复建后,把别处移来的古家具充填其中陈设,即“新房子装老家具”也是常理。鉴定者应考察文献,验察器物,谨慎判断,远离“想当然”误区。
被岁月剥蚀的古家具
被岁月剥蚀的古家具
另外,一些曾封存在古塔中的家具,未准就是与古塔同龄同代的古家具。因为后人在历次修塔祭塔时,很可能继续放入后世所做的新家具作为供奉,即“老塔装新家具”。所以,未经严谨的考证,即以塔龄判断封存其内的古家具年代,也会步入误区。
通 过型制来判断家具制作年代,也是我们公认的最有效的鉴定方法之一。历史上某个时期曾出现并成熟的某种特定的家具造型或制式,如其足够优秀,便常会在一定的 历史时段上流行着,直至在以后的某个历史时期被新的流行样式渐次替代而遁迹。这种现象便成为了我们判断此类家具年代的依据。
张德祥先生藏品中某罗汉床围板上的人物画片儿
张德祥先生藏品中某罗汉床围板上的人物画片儿
但 是,有些非常成功的制式会深受古今世人的认同和喜爱,能一直流行至今,这便为以型制为依据的断代方法的准确性留下了困惑。另外,即便某种型制的家具在大部 分的时尚信息畅达之地,会因过时而逐步被淘汰,难觅踪影了。但往往仍会在其原发之地或某些偏远闭塞之地被继续固守着、流行着。这其中有地域气候物产的原 因,也有历史、民族、民俗审美习惯上的原因。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与流行,在时空上的不同步性是客观存在的,鉴定者对此不可不察。
通过家具用材来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产地,也是我们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。
本文作者张德祥先生手绘木工工具图
本文作者张德祥先生手绘木工工具图
历 史上的某些特定时间和地域,常会选用同一种木材来制作家具,并形成用材定式。直至此种材料几近枯竭,或被更受世人喜欢的材料所替代才会改变。因此,认清了 古家具上的木材,也就知晓了其大致的制作年代。昔日古玩界常以此为入门要领。但是,这只是常识通理,而不是铁律,此法不可用死。以往许多鉴者,只问木材, 不见其它,盲人摸象,贻误四方。此法至今仍是鉴定界病习。
其 实,有些木材不管世间对其宠辱好恶,都会在其原产地或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被一直使用着,与常规理论形成反差,干扰着鉴定者的判断。如:理论上通常认为,黄花 梨木料在清初既已枯竭,黄花梨家具都是明代的物品。但在海南地区直至清末民国时,还在用黄花梨制做家具;铁力木在广西地区也一直沿用至清末,与广义上的于 明末清初即停止使用的理论也大相径庭等等现象,也应引起鉴定者的注意。
通过家具的某些工艺特色也可判断出其制作的年代和流派。
青年时期,作者随王世襄先生在山西考察文物
青年时期,作者随王世襄先生在山西考察文物
家具上线脚线型的种类和方圆曲直,可反映出家具的制作年代及其产地。其通常会随着时代审美风尚的演进而变化。如明代的“皮条线打洼”; 明清之际的“眼珠线”;清代的“圆珠线”,都有其时代特征。
家具上榫卯结构的设置手法,也能反映出其鲜明的时代特色。如:早期的“出头榫”和晚期的“闷榫”;早期的“破头楔”和晚期的“竹销”,都显示出不同时代的工艺特征。是古家具结构演进上公认的规律。
但是,有时某些地域特色上的固守也常会强于时代时尚变化的冲击,颠覆通常的规律。如:清晚期苏作家具上仍会看到“皮条线打洼”的做法;清末海南家具上仍会保留着“出头榫”的古老型制,这也常会使鉴定者陷入困顿。
通过古家具上的各种雕刻图案和装饰符号,能直观形象的反映出明晰的时代信息。如:明代的“螭龙杂宝”;清代的“夔龙拐子”;清末的“花篮蝙蝠”,这也成为家具鉴定的常识。
但 是,也常有意外,有时流行较晚的图案题材,却在形貌明显古老的家具上出现了,给鉴定带来困惑。这时,我们应从中国古代社会广袤的土地上,祥瑞图形发生发展 时的局限性和渐进性上作探究和理解;有时有些图形在某地区早早的就出现了,但却要经历漫长的时日方能渐渐的被后世广泛认同并传播,形成某时代普遍流行的吉 祥符号。对此种“器老花晚”的家具,我们应视其为少见的个例而予以珍视。
  • 分享到: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用户名: 验证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新闻搜索
    网 站 栏 目:
    发 布 时 间:
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
 
网站首页 | 资讯中心 | 关于我们 | 本站动态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建设 | 友情链接 | 欢迎投稿
网络营销 | 人才招聘 | 刊物订购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方式 | 客户留言 | 帮助中心
本站实名: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 运营商:深圳长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粤ICP备12076823号  版权所有©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
邮箱:ci_360@163.com 全国服务热线:400-686-3360 
客服QQ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